abc20231918

新闻资讯 分类
给景区预约做“减法”为文旅体验做“加法”发布日期:2024-10-26 17:18浏览次数:

  继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宣布“取消景区预约”后,武汉、成都、南京、长沙、广州、杭州等省会城市也纷纷加入了“取消景区预约”的队列,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。

  取消景区预约,是对民众呼声的回应。此前有不少人吐槽,预约制很容易打乱出游计划,影响出行体验;还有人反映,预约制滋生了“黄牛乱象”;此外有人担心,预约制对一些老年群体、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不太友好……

  客观而言,景区预约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尤其在前几年,景区预约制作为文旅管理方式的创新实践,在精准掌握游客流量、确保出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而故宫、泰山等特别热门的景点采取预约制,也有助于保护珍贵文物或提升游客体验。

  然而,在旅游需求井喷的当下,有一些不合理的预约制已成为阻碍人们“说走就走”的因素。一些热门旅游城市本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取消预约制,算是因时制宜灵活调整管理方式。

  但也有人担心:取消预约制之后,一些景区是否会再度出现“人山人海”的场面?游客的消费体验是否会打折扣?

  如何在给景区预约做“减法”的同时,为文旅体验做“加法”?如何把好事办好,实事办实?说一千道一万,关键还是在于文旅服务能否跟上游客需求。再完备的文旅设想、再精妙的活动巧思,如果脱离了后续的跟进服务和配套措施,也难免落得“空中楼阁”“镜花水月”。应对取消预约制可能带来的新挑战,各地要采用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的思路,发挥优化景区预约的倍增器作用,为文旅体验做“加法”。

  比如,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利用当前的智慧旅游和大数据管理手段,科学预测和管理流量的方法;地方文旅部门可以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多下功夫,给游客提供更加多元、合理的出行选择。

  景区管理政策的优化,需要一个过程。各地不用“迫于压力”仓促跟进,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,“有多少汤泡多少馍”,量力而为、循序渐进,做出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选择。同时,游客也要多一些耐心,如果近期遇到某些景区尚未取消预约制,不妨好好沟通,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(杨睿临)

  1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。如转载,须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2.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消费日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.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,会采取相应措施。

  4.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、经由链接、下载或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、信息或广告,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。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。

  5.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,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,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。